氍毹心声|于魁智、李胜素联袂中国戏曲学院名家教授赴台演出纪实(九)
2025年8月12-17日,我校校友、京剧名家于魁智、李胜素携手学校名家教授圆满完成六场赴台交流演出。国家京剧院部分演职人员倾情加盟。演出受到岛内各界广泛关注。
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赢得了岛内戏迷观众如浪潮般的欢呼和呐喊。热烈的声浪拍打着每个演员的心,促使他们更加用心用情用力地诠释好每一个角色,奉献出一段段精彩绝伦的表演。台上台下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共奏着“两岸一家亲”的和谐旋律。
焦敬阁 京昆系教授
“当婉转的西皮腔穿透穹顶,台下观众默然跟着哼起了旋律,那些被岁月尘封的乡音,在熟悉的皮黄里瞬间破土而出。
当鞠躬谢幕,全场观众起身鼓掌,经久不息的声浪裹挟着热流扑面而来,大幕迟迟关闭不上,原来京剧这条文化脐带,早已把我们的心紧紧系在同一个母体之上。
当人已抵京,丝丝余温仍然萦绕心头。‘明年再来,明年再来的呼喊声’像一张拉满的弓,不停击打着跳动的心弦。这才发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千年情分,早已通过戏曲融进骨血之中。”
“或许这就是中国京剧最动人的玄机,所谓文化认同从来不是空洞的概念,它是《杨家将》思母的心切,是《白蛇传》对爱情的向往,是《龙凤呈祥》对团圆的渴望,是《红鬃烈马》对忠孝的崇敬,是《凤还巢》对真善美的诠释,是《空城计》对保家卫国的担当,当然更是每个炎黄子孙听见皮黄响起时,自然而然挺直的脊梁。”
王彩云 京昆系教授
“此次由学校艺术总监、京昆系主任于魁智以及特聘教授李胜素两位名家领衔的中国戏曲学院79人团队赴台演出,不仅是一次艺术的远行,更是一场承载着文化共鸣的赴约。
排练厅里的半个月酷暑时光,至今仍历历在目。为了达到演出的高水准,两位艺术家每天来到排练厅,以身垂范,指导师生。大家冒着暑热,在排练室里挥汗如雨,带着对传统艺术的敬畏与热忱,开启了赴台演出交流。”
“来台之前,已经获悉,六场大戏几乎售罄,乐池位置加座,轮椅票也一票难求。首场演出是《四郎探母》,正如于魁智老师所说,开演前你听不到前台声音,不要以为是观众少。帷幕拉开时,台下座无虚席的场景令人屏息。”
“很多观众都是购买六天的套票来看戏,让人感动的是,几乎每天都有热情友善的观众把凤梨酥、牛肉卷等美食送到后台,演出结束后,后台门口总会围满久久不愿离去的观众,等待与艺术家们签名合影。这些瞬间让我明白,戏曲不仅是舞台上的唱念做打,更是连接两岸人民情感的精神纽带。”
张艳红 京昆系副教授
“此次赴台演出的每一幕,都浸着温暖与感动。首先必须感谢国台办、市台办始终如一的支持,让京剧的弦歌能拂过台湾的舞台;感谢学校党委的信任,让我们带着传统的温度踏上这段旅程。”
“这是我第一次到台湾,但台下观众的热情让陌生感瞬间消融:他们专注地随剧情轻颤的呼吸,只入戏,不‘搅戏’,那跟着舞台喜怒哀乐同频的真诚如遇知音。甚至演出结束时,于魁智老师和李胜素老师带着全体演员几番谢幕时,观众眼里闪着光伫立原地的掌声,都说明了对京剧的喜爱以及对演员的尊重,像暖光裹着心。”
“京剧早是两岸共有的心跳,我们不过是把这心跳,又真切地共鸣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