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京昆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媒体京昆

媒体京昆

《中国京剧》2023年11月刊:周龙 | 整旧赋新 本色不移——京剧《马超》创作随记

640 (1).jpeg

笔者受湖北省京剧院之邀整理创排京剧《马超》 一剧,该院武生演员唐凯凭借此剧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过去有将马超的几出折子戏一天或两天连本演出的惯例,很多名家都擅演马超的剧目,在表演路数、技艺技巧等方面各有侧重,且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现在少有这样的连台本戏演出,对于武戏而言更是以演出折子戏为主。京剧《马超》一剧是在原传统的几出折子戏基础上整理而成,对几出折子戏糅化为整,让观众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欣赏完整的一台大武戏。

一、文本的梳理与剪裁

京剧《马超》包含有《反西凉》《战潼关》《战冀州 》《赚历城》《两将军》《李辉说超》等几出传统折子戏的内容情节,并对此进行了整理、剪裁和丰富。以上几出都是马超系列剧目中最精彩的几出折子戏,每一折少则40分钟左右,多则一个小时左右,按现在观众观剧时长习惯,要把这几折放在一起的话,可能得两个晚上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此次创作重点是对几折戏的文本进行了剪裁整理和丰富加强。一是对这几折剧目的重要情节、经典桥段予以精炼保留,并根据整体舞台演出的需要,将故事情节拖沓、重复的地方做了一些删减,通过增加人物的唱段、对白、伴唱等内容,对每折戏之间、场与场之间进行情节上的梳理和有机衔接;二是武剧基本多为翻打跌扑,尤其是以马超为主的这几出折子戏,更是侧重于“摔、打”的技艺表现。《马超》则是在保留其原有看点、亮点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突出人物性格,丰富加强了文戏部分;三是结合演员条件对全剧的唱、念、做、打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铺排,用两个小时十分钟时间呈现一出以武生主演的完整大戏。

640 (2).jpeg

二、精髓的保留与凝练

京剧《反西凉》《战冀州》《赚历城》《两将军》等折子戏,无论是作为教学剧目培养学生,还是作为院团演出剧目,既有较好的训练价值,又有较高的演出价值。这几出戏各具看点,《反西凉》中追杀曹操割须弃袍的几个“档子”的精彩武打,《战冀州》中马超悲痛气绝城下三摔的“僵尸、磕子”的惊险技巧,《赚历城》中手持马鞭、枪杆载歌载舞的“牌子走边”的工架身段,《两将军》中马超、张飞二人骁勇威猛的“扎九枪、叉拳”的炽烈对打,都是非常精彩的场面,备受观众欢迎。

《马超》通过对几出折子戏整理改编,将其浓缩在两个小时左右,这就需要全新的结构,既要做好剪裁工作,又要丰富新的内容,更要把原来折子戏中的好玩意保留下来,既有新意又不失原有的精髓和精神风貌。

三、情节的丰富与加强

作为一出完整大戏,既要突出武戏的身段工架、技术技巧与火暴炽烈的武打,又要对故事情节予以丰富,细腻表达人物情感。同时,丰富加强各行当角色的戏,让舞台生旦净丑精彩纷呈,也是《马超》整理创排的一个着眼点。

例如“反西凉”一场,马超母亲含悲送别所唱的一段[西皮原板],表现了母亲对儿子出征的担心、叮咛与士气的鼓舞,马超和马母二人的对唱以及马妻坚定地携子随夫出征共赴疆场的三人联唱,既表现了出征前母子分别时的悲痛,又表现了夫妻间的恩爱之情,也为后面冀州城一场马超痛失妻子、娇儿的悲痛气绝做了铺垫。

“战冀州”一场,则通过杨阜一段[西皮导板][垛板]叙述了其谋计里应外合,搬兵历城姜叙截杀马超的来龙去脉,结尾擒住残杀妻儿的梁宽、赵衢,马超增加了一段[西皮垛板]演唱,以此来表现马超失妻丧子的悲痛心情和血刃仇人的愤恨情绪。

“赚历城”一场,运用音乐、灯光营造环境,再通过二更夫的[数板]表演,对历城内外情境进行交代,为马超的诈城进行衔接和铺垫。

而到了后面“葭萌关”一场,因前面的戏马超均为“长靠”表演,靠工的技艺已展示的淋漓尽致,情节推进到这一场,再以大靠“枪架子”形式出现,会有审美疲劳,而马超、张飞二人白昼大战的场面,则通过刘备“这一个丈八蛇矛如雷电翻滚,这一位九尺银枪似飞龙穿云……”的一段演唱,把两人厮杀难解难分的激烈场面呈现给观众。这样的设计,一是为了避免大靠表演的重复,二是为马超从“大靠”着装到转换“短打”扮相作一“赶场”处理。

最后一场,如何说服马超归蜀,是通过李恢的一段[二六][流水]诠释了劝说马超最终投奔刘备。在全剧结尾处给马超设计了一段[西皮快板],以此来表现马超为报父仇热血不衰的男儿大丈夫情怀,以及最终归蜀投明主忠心匡扶汉室的大英雄气概。

《马超》也通过对马妻(青衣)、马母(老旦)、刘备(老生)、曹操(铜锤花脸)、杨阜(架子花脸)、梁宽(丑)、赵衢(丑)、李恢(老生)、二更夫(丑)等其他角色的丰富塑造,让该剧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行当特色、艺术色彩更加鲜明突出。

640 (3).jpeg

四、人物的深化与塑造

以往经常上演的几出传统折子戏,突出表现马超武艺超众,神勇威猛的人物形象,演员着重表现“大靠”的各种搓步翻身、翻打跌扑、抛耍枪花等功法技巧。新创排的《马超》试图在原有特点的基础上,让人物形象刚柔并济,更加丰满,让舞台表演文武兼备,更加丰富。

第一是注重人物心里情绪的变化表现。马超得知父亲被害,悲愤交加,西凉举旗,怒火填胸杀气腾腾在校场点兵出征欲替父报仇,忽闻老母、娇妻携子到来,立刻收起满脸的愤恨杀气,离开将台,躬身迎接,聆听老母的谆谆嘱咐。这里要表现出马超在母亲鼓舞士气的感召下精神为之一振,更坚定了诛杀曹贼、替父报仇的决心;当妻子衷情表诉携子随夫出征时,马超深情相望,以示对爱妻跟随自己出征的感动之情,更是表达一种对爱妻的惺惺怜爱,看似三言两语的深情表达,却为后面失妻丧子悲痛欲绝的城下三摔做了铺垫,表现出了马超铁汉柔情的另一面。

第二是加强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表达。马超杀到冀州城,冀州刺史韦康开城迎接马超,马超恼于韦康在无奈下才开城投降,便将其斩首。此时马妻劝慰丈夫:“劝一声夫君且把杀心收敛,切不可逞刚强恣意横蛮……”马超道:“夫人言我谨记且把杀心收敛,杀韦康皆因他不辨忠奸。可恨他不肯把曹贼反叛,可恨他拒绝我借兵求援。桩桩事直教我怒气难咽,动杀机只在这一念之间……”。马超与妻子交流后,对愤满性急下的杀戮是有心理上变化的,要通过细微的表情传递出来。但杨阜搬兵姜叙前来,夏侯渊发兵增援又是一个转折,更进一步激怒了马超的报仇怒火,急于出城应战,仅留下冀州降将梁宽、赵衢守城,既要表现马超的过于自信,又要体现出他报仇心切的冲动与刚愎自用的性格,由此致使发生了妻丧子亡的悲剧,最终导致了英雄末路一败再败的命运。

第三是深化人物情感的细腻表达。《马超》不仅要塑造一个神勇威武的大将,也要刻画一个有血有肉的大丈夫形象。例如校场发兵的一场戏,此次出征替父报仇前途未卜,母亲亲自前来壮行,马超与老母校场告别,难掩男儿悲怆之感;又如妻子、娇儿随军出征,却惨遭劫难,堂堂七尺男儿自以为神勇盖世,却眼睁睁看着亲人头断尸横,束手无策,几度气绝,无奈绝望;再如这一场最后的处理,擒住梁宽、赵衢,马超由报父仇再加丧妻失子之恨,情绪已到极致,在这里运用[快板]的演唱,将马超悲、愤、痛、恨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再挥枪弑杀二贼。马岱将妻儿尸骸捧于马超,在定点光束下,马超怀抱尸骸,一声撕心裂肺的伴唱:“一夕间坠噩梦泪湿胸前,贤夫人和儿女再难见!”马超慢慢的将脸贴近尸骸挥泪难忍,在伴唱和音乐中延展着马超的情感心绪。在此加强马超痛失妻儿的情绪渲染,也是为了给后面马超诈开城门血洗历城的一个铺垫。

五、技巧的精炼与优化

整理改编一出大武戏,在保证剧情戏理合理推进以及人物、情境连贯延续的基础上,如何处理解决好文戏武戏的平衡,技术的巧妙铺排,演员的换装赶场,演员气力的合理分配等,也是《马超》一剧考虑的重点。

马超的几出传统折子戏均已足蹬厚底靴、身披大靠、手持长枪为主,虽然每一折都有其独特之处,但就大靠、枪花的功法技巧来说还是有重复之处。也包括锣鼓的使用,对此需要进行合理的剪裁与增补处理。例如反西凉情节主要突出诛杀曹操“割须弃袍”“弃岸登舟”的武打场面,战冀州着重表现马超痛失妻儿城下“三摔、两报”的跌扑武技,而赚历城侧重于工架身段的两段曲牌“走边”,到了葭萌关则把马超、张飞二人白昼间杀得天昏地暗的场面,通过刘备的一段唱一带而过,直接幕后马超、张飞二人架子“挑起灯笼火把夜战……”,小马超、小张飞“走灯”,之后马超、张飞冲上“扎九枪”对打,再续众小马超、众小张飞翻上“群档子”。

在整理创排的过程中,既要保留原有的精粹,又要整体考量对全剧时长、文武戏份、技巧铺排、换装赶场等因素。

结尾一场,在刘备、李恢的演唱中,完成了马超归降的情节交代,完成了马超由箭衣、薄底、甩发短打扮相,换装为大靠,编以“导板、马趟子、快板”的表演,呈现马超最终决定率众投蜀扶汉的景象。

640 (4).jpeg

六、场次的结构与设计

整旧赋新是经过反复研究,对一些传统剧目进行整理与丰富。整旧不是简单的做旧,而是要有新的内容、新的表现方式,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要有新的创造。因此这次就不是简单的剪裁,玩意儿也不是简单的保留。而是对几出传统折子戏做了大量的剪裁取舍,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整出戏的起承转合、场次衔接予以处理,在两个小时内完成“马腾被害,反西凉、战冀州、赚历城、两将军、李恢说超、马超归蜀”完整的故事情节的演绎。

《马超》一剧每折戏的故事情节不是连贯的,时间上是有跨度的,每一场的人物关系、情感脉络及内容表达相对独立,这需要找一种结构方式将全剧有机联结起来。我们充分运用了“曲牌”这一传统的艺术手段,选择与剧情发展、人物情绪、舞台情境相对应的曲牌旋律,如[将军令][上小楼][新水令][哭皇天][石榴花]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老曲牌,重新填词,赋予其新的内容,根据词义、平仄、韵角对原来的曲调旋律进行微调,运用群唱、独唱、男声、女声、前单唱后合唱、前齐唱后散唱等不同演唱方式,让人听来似曾相识又有新意,以此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情绪的转换、氛围的渲染,同时也是对一些情节意境的延续、人物情感未尽之意的延展,并起到承上启下衔接场次的作用,完成全剧的起承转合。

七、景光的设置与运用

京剧《马超》的舞台不是传统的大幕、二道幕、天幕、一桌二椅的概念,而是根据每一场的环境、情境,在景置、灯光上进行了新的处理。整体舞台呈现出一幅三国烽烟、金戈铁马的意向画面,具体的场景则以简洁的一张桌椅、一块悬匾、一道平台、一侧墙片作为支点,对室内室外、城内城外、陆地船上进行了间离和环境营造。通过灯光的渐起、渐收、定点、压光、色光、切光等语汇手段,辅以剧情的变化发展,对人物的愤恨、悲怆情绪,对报仇弑杀、失妻丧子、夤夜诈城、挑灯夜战等各种情境给予渲染,并通过灯光的收、起转换场次。

舞台景置、灯光虽然做了一些新的处理,但还是遵循戏曲的写意之美、意象表达,令时空虚拟表现,环境随人移动,使表演不受景置束束缚,舞台空间呈现力求不失京剧舞台法则之本真。

640 (5).jpeg

八、整理的价值与意义

现在大量的武戏演出以折子戏居多,多以呈现武功技艺为主。一方面,折子武戏对于年轻的武戏演员有很好的学习价值、训练价值,学成后立刻就能表现于舞台,且因戏中的技术技巧打底,演来就有看点;另一方面,很多初次到剧场看京剧或较年轻的观众,是从看武戏开始了解京剧的,因此,精彩的折子武戏又有一定的观众基础。但同时,也因学演武戏太苦,武戏人才舞台黄金期较短,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学习者越来越少。再者,大一点的武戏占人,多排练困难,即便文武兼备的院团也多以开出小武戏作为垫场演出,由此,武戏剧目越来越匮乏,完整的大武戏更是鲜见于舞台。

京剧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生旦净丑行当齐全,流派纷呈,百花齐放,剧目类别文武兼备,舞台表演允文允武,唱念做打表演完备,形成了大气、工整、精美的艺术特点。如果将武戏遗失或质量低下,势必会影响京剧艺术的发展,京剧的艺术魅力也将大大锐减。

武戏不缺乏剧目,但很多武戏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首先,“戏无技不惊人”,体现了京剧武戏的艺术特点与欣赏审美。原本玩意儿是武戏最大的看点,但不能仅满足于有武功技巧,武戏首先是戏,不能只停留在“重技轻戏”的层面;其次,“戏无情不感人”,现在舞台上看到的一些传统武戏往往流于形式,有些演员无论是在剧中担任主演还是配演或龙套,往那一站感觉都不在戏里面,很多武生演员在舞台上也是演行当、演程式,而忽视自己所饰演的人物年龄、身份、情节、环境,只是摆出一副“皱眉、撇嘴”的形态,这是对武戏的曲解。“情境之美”是文戏、武戏的共性追求,好的技艺要融入故事、情节、人物中,才能更精彩;再次,“戏无理不服人”,武戏剧目表演多为“做、打”,寡于“唱、念”,但这不能成为轻视剧情戏理的理由,文戏多“唱、念”侧重于声腔语汇表达,而武戏多”做、打“侧重于肢体语汇的表现,二者只是运用的艺术手段有所侧重,但演剧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演出京剧武戏时要考虑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化和提升。今天的观众在观赏武戏时有了更多的期待。不能翻来覆去演那几出传统武戏,武戏不能就是打打翻翻,也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一是挖掘一些多年不上演的剧目,通过整理创排充实武戏演出剧目;二是对一些陈旧的好剧目重新着色,让其散发出更耀眼的光彩。

就京剧而言,通过整理、加工、改编成为常演不衰的经典作品的剧目数不胜数,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其价值与意义不言而喻。


(注:这次整理创排京剧《马超》一剧,是受湖北省京剧院之邀,为该剧院武生演员唐凯排演此剧,唐凯凭借此剧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京剧2023年第十一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