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刘长瑜花旦表演艺术人才培训班”举办系列专题讲座(二)

6月2日-6月8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资助项目——“刘长瑜花旦表演艺术人才培训”邀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党组书记翟惠生、国家京剧院小生名家萧润德、国家京剧院研究员张正贵为全体学员作专题讲座。讲座由京昆系副教授、项目负责人张艳红主持。

微信图片_20250706095256.jpg

6月4日、6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该项目剧目课导师刘长瑜作“卑贱者最聪明——我演春兰”专题讲座。

刘长瑜以经典剧目《桃花村》为切入点,深度剖析剧中人物的情感脉络与舞台表现,她结合自身经历,阐述如何将日常感悟融入角色创作,并指出,这些看似普通的生活体悟,正是演员塑造生动角色的灵感来源,能为表演赋予真挚感人的艺术生命力。

微信图片_20250706095259.jpg

刘长瑜详细讲解了花旦行当的独特身段与表演技巧。强调演员既要善于从文学经典中汲取文化养分,深入理解角色所处的时代背景;又要注重生活积累,通过观察体验丰富艺术视野,这样才能在舞台上塑造出兼具艺术魅力和时代质感的戏曲形象。

微信图片_20250706095303.jpg

微信图片_20250706095307.jpg

刘长瑜认为,京剧演员要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专业意识,尊重并借鉴各地方剧种、各艺术门类的特色,以此推动京剧艺术的创新发展,在戏曲艺术的道路上勇攀高峰。

微信图片_20250706095311.jpg

两场内涵丰富、见解独到的讲座,不仅是艺术经验的分享,更是戏曲精神的传承。刘长瑜老师以自己的艺术人生为学员们树立了榜样,为京剧艺术的薪火相传注入了新的动力。

微信图片_20250706095315.jpg



6月5日下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党组书记翟惠生老师作“关于京剧花旦审美的几件事——从刘长瑜表演艺术说起”专题讲座。

微信图片_20250706095319.jpg

讲座紧扣京剧传承的现状,以刘长瑜表演艺术为例,深入探讨了"刘长瑜表演的艺术美从何而来""如何将她表演中的艺术美转化为实践""当下传承刘长瑜艺术面临的挑战"三个问题。

微信图片_20250706095324.jpg

翟惠生指出,时代变迁带来的审美距离、外部文化环境的快速变化以及行业内可能存在的浮躁心态,是当下亟待克服的问题。京剧演员作为艺术传承的核心,必须沉心静气,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文化使命,不断提升艺术修养与综合素养,尤其要着力提升学习效率,系统掌握京剧丰富的四功五法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担起承前启后的重任。

微信图片_20250706095328.jpg


6月8日,国家京剧院小生名家萧润德作“艺术构思和角色塑造”专题讲座。

微信图片_20250706095333.jpg

萧润德讲述了自己在校学艺的岁月里,对同窗刘长瑜刻苦练功、成绩优异的深刻印象,并充分肯定了刘长瑜在花旦行当守正创新中的艺术成就。以京剧小生念白的发音规律阐述了“传神”在表演中的核心意义。

微信图片_20250706095336.jpg

在互动环节中,萧润德从表演特色、念白技巧、眼神运用等角度回答了学员们提出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50706095341.jpg


6月4日,国家京剧院研究员、《中国京剧》杂志社主编、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张正贵作“真实、准确、深刻、生动——由刘长瑜表演艺术风格说开去”专题讲座。

微信图片_20250706095345.jpg

张正贵围绕京剧表演艺术“真实、准确、深刻、生动”的核心要素,详细解析京剧表演艺术的四重境界。他认为,京剧传承需构建“熏—习—悟”的动态体系,即青年演员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观摩与熏陶,通过熟练掌握京剧的程式规范,并以研习实践把表演逻辑内化为自身能力,才能最终收获感悟,实现艺术人格的升华。

张正贵以刘长瑜赴港演出《卖水》为例,强调经典剧目需在舞台上经历千锤百炼、反复调整,才能达到人物与演员协调统一。

微信图片_20250706095349.jpg